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

第23章 听说离开前线,她哭着冲出门外

卡尔逊从军装内袋取出一封未封口的信,双手递给朱老总:"总司令,这是给美国驻华大使戴维斯的信。信中明确说明,上前线是我个人的强烈要求,且是在您再三劝阻的情况下执意前往的。若有不测,责任全在我个人。"

朱老总接过信,突然笑出了声:"参赞先生,你这封信倒是考虑得很周全。"

"请务必帮我寄出这封信。"卡尔逊湛蓝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"我希望贵方能确认信件确实送达。"

"我以军人的荣誉向你保证。"朱老总将信郑重地交给身旁的参谋,"那么,你打算去哪里考察?"

"五台山。"卡尔逊的回答干脆利落。

房间里的空气瞬间凝固。朱老总眉头紧锁,布满风霜的右手不自觉地抚上前额深深的皱纹:"你为何专挑最危险的地方去?"

任弼时在一旁补充:"日军正在五台山进行大规模扫荡,形势十分危急。"

"正因如此!"卡尔逊眼中迸发出兴奋的光芒,"我想亲眼见证八路军在最艰难环境下的作战方式。"

朱老总展开作战地图,手指点着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:"目前日军集结了八个联队,对五台山形成铁壁合围之势。要穿越这样的封锁线......"

"那将是最真实的战场体验。"卡尔逊打断道,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决。

朱老总突然大笑起来:"参赞先生,若非我也是军人,真要以为你疯了!"

卡尔逊挺直腰板,军装上的铜扣在油灯下闪闪发亮:“总司令,我的请求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你的劝告,我对你的忧虑和叮嘱深表感激。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出自我的责任心,是为了我们政府能获得重要情报。”

朱老总凝视着这位执着的美国军官,缓缓点头:"好吧。为保障你的安全,我将派两个警卫班,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带队护送。"

"一名翻译足矣。"卡尔逊脸上绽放出孩子般的笑容。

朱老总摇头:"参赞先生,我们可是盼着你活着回去,把这里的真相告诉全世界。"他转向窗外,五台山的方向隐约传来炮火的闷响,"下周五出发,愿你们平安穿越封锁线。"

卡尔逊一把推开木门,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兴奋:"艾格妮丝!朱总司令批准我去五台山了!"

史沫特莱正在木箱搭成的简易书桌前打字,闻言猛地抬头。"太好了!"她碧蓝的眼睛闪闪发亮,"我要和你一起去!"

卡尔逊提醒她:"你得先说服总司令。"

"我现在就去!"她抓起挂在门边的军帽,大步流星地朝指挥部走去。

指挥部的土坯房里,煤油灯在作战地图上投下摇曳的光影。朱老总、彭老总、任弼时和左权正围着一张斑驳的木桌议事。见史沫特莱进来,彭老总笑着挪开一个位置:"来得正好,坐。"

勤务兵端来一碗冒着热气的山茶。史沫特莱顾不上喝,双手撑在桌沿:"总司令,我请求和卡尔逊一起去五台山!"

朱老总露出温和的笑意:"你来得正好。我们准备和你谈一件重要的事情。”

史沫特莱异常激动地问:“是批准我和卡尔逊一起去五台山吗?”

朱老总收住笑,说:“我要告诉你的是,八路军总部收到**和毛**的电报,指示我们去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新的抗日根据地。”

史沫特莱吃惊地问:“总部要离开这里?”

朱老总点点头,说:“是的。日本侵略军不断向华北增兵,山西的形势越来越严重,八路军总部要分成两路向南转移,一路由我率领,一路由**副总司令率领。五台山地区只留下**的少量部队继续开展抗日根据地的工作。至于史沫特莱女士你嘛——”

“我去哪?”史沫特莱没等朱老总把话说完,就急着问。

“我们研究决定,你到后方去。”

“为什么?”

“我们是这样想的,到后方去,你可以做更多的工作。那里也有许多工作等待你去做。”朱老总说。

史沫特莱的话语中带着火气:“这是唯一的原因吗?”

朱老总说:“不,我们得到情报,日本人集中了八个联队,沿正太线进行扫荡,企图消灭八路军,占领全山西。要知道,子弹是不长眼睛的。”

“我是记者,只有亲自上前线,才能进行战地报道。而且,我早就向美国大使馆声明过,擅自出没前线而出现生命危险,由我本人负责。”史沫特莱郑重地表明态度。

朱老总皱起了眉头,说:“我们知道,你很勇敢,不怕死,并且对美国大使馆早有声明。”

史沫特莱恳求道:“就让我上五台山前线吧!在时刻面临着死亡威胁的时候,和八路军经历同样的生活,这是一位记者向总司令提出的正当请求。”

朱老总考虑了一下,问:“要上前线的人都要会打枪、会骑马、能行军、能打仗,你行吗?”

“我是在美国西部长大的,我会打枪,我会骑马,我能行军,也能打仗。”史沫特莱说,“我和卡尔逊一样,我什么都能干。为什么你们批准他去前线,却不批准我去前线?”

朱老总说:“因为你是一位妇女!”

这一下子把史沫特莱惹火了,她站起来,拍打着自己,大发脾气:“总司令,您怎么这么不尊重女性呢?我是妇女怎么啦?又不是我自己想做妇女才成为妇女的。”她又伤心地加上一句,“是上帝把我造成这个样子的。”这一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,史沫特莱自己也忍不住笑了。

朱老总笑完,说:“你讲男女平等固然是对的,但怎样才能让你发挥更大的作用,是作为战场上的一名战士,还是作为替社会伸张正义的记者,这的确是一个问题。”

史沫特莱含着眼泪说:“我的行动,我自己决定。我决定到五台山,对八路军进行战地报道。我和八路军一起度过的日子,是我一生中最幸福、最有意义的日子。我走过很多地方,到过许多国家,只有在八路军这里,我才找到了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安宁,才找到了我为之奋斗、献身的地方。不跟你们在一起,我精神上就不得安宁。可你们却要我离开你们。离开你们,就是要我去死,或者等于去死。不,我不愿意在精神上死亡。我喜欢跟你们在一起,跟八路军在一起。”

朱老总不作声。

史沫特莱继续说:“我请求你们不要让我离开这里。你们去哪儿我就去哪儿;你们在哪儿停留,我也在哪儿停留;你们的人民也是我的人民。”

任弼时说:“我们知道你是无所畏惧的。但是一场新的战役正在开始,我们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,而是要经常转移。我们正处在十分危险的状态中,弄不好你还有可能被打死。我们不希望你死,而是要你活下来做更多的工作。”

史沫特莱哭诉着说:“你们为什么要跟我谈起死的危险呢?你们自己不也是整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吗?就让我也跟你们这样生活下去吧!我不想死,我也尽力做到不死,但是,如果一定要死,就让我死在这里吧!”

左权说:“为了大家都不死,能继续战斗下去,才需要你暂时离开这里。”

任弼时说:“这件事很重要,不能由个人决定。”

朱老总说:“我建议进行表决,这是**的办法,除了史沫特莱女士,还有谁赞成她去?”

任弼时说:“我反对拿她的生命作不必要的冒险。”

左权说:“我也反对。”

史沫特莱向彭老总投去求救的目光。

“不许拉选票!”朱老总对史沫特莱说。

彭老总笑道:“我同意。”

史沫特莱急着问彭老总:“你同意我去?”

彭老总点点头,说:“是的!”

朱老总认真地对史沫特莱说:“三比一,史沫特莱女士,你的意见被否决了。”

史沫特莱又哭了:“我在这里度过的四个月,是我生活中最充实、最愉快,也是最有成就的时期,我尝试了写战地报道并且获得成功。我真的舍不得离开这里。”

朱老总说:“我们准备请你到汉口去!”

史沫特莱动情地说:“我真的不明白,我去汉口死的危险也不见得比这里小,为什么要我去汉口?去汉口,对我来说意味着精神上的死亡。在我的一生中,跟你们在一起是我仅有的快乐日子,只有在这里,我的心情才平静,精神才振奋。”

朱老总继续劝道:“史沫特莱女士,在汉口,你可以作为一名记者和一名医疗器材供应工作的组织者,发挥更大的作用。”

史沫特莱有点不敢相信地问:“是吗?”

朱老总肯定地说:“是的。八路军现在很困难,特别是药品奇缺,经费更是困难。我们请你到汉口去,是希望你为八路军购置药品、筹集经费、宣传八路军在华北的抗战情况,用你的声望和众多的社会关系,动员各方面的人士和社会团体来支持八路军的抗日战争。”

史沫特莱默不作声。

左权说:“从感情上说,我们确实不愿让你走,但为了抗日又不得不让你走。”

朱老总退一步说:“当然,如果你真不愿意离开前线,我们只好同意你的要求。我们将派一支很强的武装力量保护你。”

史沫特莱听到这里,急忙说:“你们别说了,我不愿意为了我而减少抗日的力量。我同意去汉口,只是我还想把采访总司令的计划继续下去。”

朱老总说:“现在的工作比过去的历史重要。不打败日本侵略者,国都亡了,个人的经历还有什么用?”

彭老总说:“用不了很长的时间,你就会再回来。那时候,我们欢迎你给朱老总写传。”

任弼时说:“等我们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后,给你创造最好的条件,让你安安静静地写朱老总的书,用来教育我们的后代。”

朱老总说:“当然,你也别急着动身,在这儿多呆几天吧!等我们做些准备,把附近的部队召集来,开一个大型的欢送会,隆重地欢送你。你知道吗,我们八路军将士都喜欢你!”

史沫特莱哭得更伤心了:“不要这样,不要加重我的痛苦了。离开这支队伍已经使我很难受,如果离开前还要举行欢送会,我就更难受了。”史沫特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,哭着冲出门外。

参考书目:

1、《中国的战歌》,艾格妮丝·史沫特莱著,江枫译,作家出版社,1986年出版。

2、《中国的双星》,(美)卡尔逊著,祁国明 、汪杉译,新华出版社,1987年出版。

3、《在中国的六个美国人》,路易·艾黎著,徐存尧译,新华出版社,1985年出版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